30块常识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颜真卿简介(唐代名臣——颜真卿)

2021-07-31 15:33:35生活常识
颜真卿简介(唐代名臣——颜真卿)背景简介:颜真卿,男,汉族,字清臣,公元709年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敦化坊)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卒于公元784年8.23日。三岁失父,母亲亲自扶养成人,颜师

颜真卿简介(唐代名臣——颜真卿)

背景简介:

颜真卿,男,汉族,字清臣,公元709年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敦化坊)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卒于公元784年8.23日。三岁失父,母亲亲自扶养成人,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郡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德宗即位时,遭宰相卢杞(其父卢奕等三人被叛将李希烈 砍掉头颅并送给当时平原郡守,颜真卿予于厚葬)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后因李西烈弟被官军所杀恼羞成怒,命部将及宦臣假冒圣諭“赐死”但遭识破终被缢杀于蔡州。随后李希烈后又被自己手下毒杀,大唐叛乱遂平息。对于大唐能平息安史之乱,李希烈之叛乱,收回东都洛阳、还都长安,颜真卿可谓立下赫赫战功。他一生先后辅佐了四个皇帝:玄宗、萧宗、代宗、德宗。叛乱平息之后,归葬,德宗为其停朝五日,全国举行盛大国葬!追加司马,授号“文忠”

颜真卿创立“颜体”楷书前,初学师从褚遂良,后师从张旭,擅长行书与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典故来源:

唐代人士范摅在《云溪友议》中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典故:秀才杨志坚嗜学而家贫,妻子王氏便向他索要休书离婚。杨志坚无奈,赋《送妻》诗一首,王氏拿上这首诗,到官府请求盖官印离婚(《唐律户婚》规定: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时任州官的颜真卿以王氏嫌贫爱富乃“污辱乡闾,伤风败俗”为由,判打二十大板后,方准其改嫁,以示警戒。同时,赠杨志坚布帛二十匹、米二十石,并留任署中任参谋,还将此事公示于众。此后数十年间,江右(今江西属地抚州)之地不敢再有休夫的女子了。

该文中明确有提到“州官颜真卿”,那么问题来了,这里的“颜真卿”是否系自历史上那个自创颜体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呢?历史上他是否真审理过这样一件由女方状告男方要求离婚的“休夫”案子呢?如果真有这件事,那这件事又是发生在今天属地的哪个地方呢?这在当时又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呢?

亲爱的朋友,我是司法追随者,下面将通过现有的史料记载来综合分析下该事件真伪,最大限度地还原这段审案历史真相。喜欢我的文字的朋友,请关注我的今日头条公众号!

全唐诗第158卷

《送妻》,作者:杨志坚

“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

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

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

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

该文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我平生酷爱读书研琴,一直在努力考取功名,虽头发如今也斑白了,但绝不后悔。打鱼的人知道山里的溪水还藏有深潭之鱼,出生乡野的妻子视野短浅,哪里会懂得获得功名是需要漫长时间与努力的呢?既然心生间隙不再同心,那就只能遗憾地“让别人把你的长发盘起”““让你再为悦他者容吧”“让别人再为你做嫁衣”吧,从今天起我们就形同陌路,再互不纠缠,即使来生再相见,也是彼此不佘不欠,各自两宽!

这首诗实质就是本人头条前篇文章所讲的“休夫书”,而且还是杨志坚在写下这首“休妻诗”明显又反悔了!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按理既然王氏已经拿到“休书”了,可王氏为何没能立即离开呢?究其原因推断应是杨同学在写完这首休妻诗后因为后悔,并没有依照当时离婚礼仪要求,将王氏亲自遣送至娘家做个妥善的交接收尾工作。而《大唐户婚》又有明确规定,此情形与“和离规定不符”,王氏会被官府追究刑事责任,化解之道就是要在休书上加盖上官府的大印来力证婚姻关系的解除!王氏一心又想离,杨秀才又不配合(已经有辱读书人斯文,不诚信之嫌了)她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到官府去提起诉讼了!这相当于今天两夫妻闹离婚,离婚协议也签好了,其中一个就是临时反悔,不去婚姻登记部门继续办完手续盖婚姻登记(离婚)章备案,而在大唐当时这种情形下如果女方(任一方)离婚手续未办完,强行离家另嫁或另娶的话是要坐牢的。那王氏向官府提起诉讼,作为州第一行政长官的颜真卿又是怎样审理,最后又是怎样下达这个判决的呢?

抚州州府《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

(即“抚州市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杨志坚素为儒学,遍览九经,篇咏之间,风骚可摭。愚妻睹其未遇,遂有离心。王欢之廪既虚,岂遵黄卷;朱叟之妻必去,宁见锦衣。污辱乡闾,败伤风俗,若无斥贬,侥幸者多。阿王决二十后任改嫁,杨志坚秀才赠布绢各二十匹、米二十石,便署随军。仍令远近知悉”。

判决书白话翻译:

“杨志坚系一个勤学善研的学子,博览群书,通晓古今,文章也写的是格调清新颇有大家风范,必定前途无量。但其爱人王某却目光短浅不识货,见其至今没有考上公务员,日子暂时困难,就想弃夫而去,另攀高枝。这与名仕王欢,朱叟的女人有何区别呢?(王欢是前燕人,妻子嫌他穷,把他的书烧了,要求改嫁,王欢后来在苻坚为帝时任太子少傅;朱叟是西汉的朱买臣,以卖柴为生,妻子改嫁,朱后来任会稽太守,把她和后夫接去官舍,妻子愧而30块常识网自缢),王氏的做法明显伤风败俗与礼法不合,更有挫读书人为国家读书的积极性,若不依法给予从严惩处,必将引起更多这样的女子竞相休夫,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有违国家维稳大计,鉴于王氏离婚态度坚定离心已定,夫妻感情破裂已无和好可能,故本法官依法裁决酌打二十大板,后任其改嫁他人。

另又鉴于杨志坚一心只读圣贤书且有栋梁之才,为支持其日后报效国家壮心,结合其家境目前寒苦客观事实,差政府民政部门特批对其发放布匹二十、二十担米,并特招其至军中任参谋之职。此判决将在融媒体等媒体上公开发布以告知全州所有民众,以儆效尤,以正社会风尚!”

这个判决文书,之所以能保留下来的一个主要与重要原因,颜真卿系久负盛名的书法大家,书法集大成者。被书法爱好者给及时收集了!

这个判决书全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颜真卿相关书法全集里可以查阅!

判词《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是中国书法之瑰宝,杨志坚的诗是中国诗歌之瑰宝,判意是中国司法之瑰宝,是为中国历史之一举三得也。书法之宝,庄严正大,公义凛然;诗歌之宝,安居贫贱,一心向志,清意如珠,纯洁可掬;司法之宝,起码当时看起来既合当朝法度,又合儒学伦理!有力维护了广大已婚学子的“尊严”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这个颜真卿就是中国书法史上那个伟大颜体的创始人货真价实!字虽写成了一代宗师,但在处理民事离婚案子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还真是有点“遗憾,不咋的”!

该判决若说程序合法、实体裁决得当,则适用法律只能算基本正确了!《大唐户婚》明确规定:和离,不坐,不能因为杨志坚出于读书人的面子与所谓尊严,就允许其不去离婚办手续,州府法官就可过多责怪王氏贪慕虚荣,内心不坚!事实证明这个杨志坚,后来也并没有多大成就!他虽然一不小心因为该判决象征性地奠定开启了江西诗文化鼎盛的基石及起源!

民事判决需要解决的就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具体纷争,从社会秩序维稳角度考虑那是当朝政治家与统治者30块常识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符合离婚条件就判离好了,颜还过多地应用法官的“自由心裁”规则,对一个并无多少过错的美人强打二十大板,还广而告之,把一个仅要求离婚活命的女人的名声还给搞臭了…这明显与《大唐户婚》立法本意不符,其从当时“公序良俗”角度思虑也明显过多考虑应用。实际上讲,难道这样就真能维护了天下杨志坚那样的读书人所谓的脸面了吗?难道要暗自鼓励广大书生就只管读书,饿死老婆还不准其提离婚?显然这是基于那个时代封建思想限制也是颜真卿个人短板。用他人的话来说就是:颜真卿的人格之美本来就是悲剧性的,如其字之豪壮悲慨,庄严正大,但又如山之缺!

笔者想说的就是:他是一个被法官耽误了的书法家!!

我是司法跟随者,喜欢我的文字,敬请关注,与您分享文字我的快乐!

被法官耽误了的书法家~颜真卿

提30块常识网示:下一篇我将就杨志坚这个人后来究竟混的怎样再推一篇薄字,以馈文友!

被法官耽误了的书法家~颜真卿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
[!--temp.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