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块常识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文摘抄

美文摘抄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

2021-11-21 18:46:07美文摘抄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 这一章主要谈论礼乐,夹杂修身的理念与治国的政治主张。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护礼制的问题,涉及到礼制内的礼节等各种礼仪细节,从中可以看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八佾篇心得体会)

 

这一章主要谈论礼乐,夹杂修身的理念与治国的政治主张。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护礼制的问题,涉及到礼制内的礼节等各种礼仪细节,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儒家对待礼制的态度。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谈到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时说,“他用只有天子才能用的六十四人的队伍在自己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破坏礼制规矩的事都能做的出来,那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呢?”

孟孙氏、季孙氏、叔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后也找乐工唱《诗经·周颂》中的《雍》这篇诗。孔子就评论说:“这篇诗中说,‘诸侯作为助祭待在庄严肃穆站立的主祭旁边’,按照这样的标准,《雍》诗怎么能用在三家的庙堂上呢?

孔子还说:“一个人连仁德都没有,他怎么会遵守礼制呢?一个人连仁德都没有,他怎么能合理使用音乐呢?”

(在孔子眼中,礼制就是仁,大于一切,破坏礼制,就是破坏一直以来形成的以天子为尊的好的规范。敢于破坏礼制,也就形同敢于谋逆,是不仁的表现,孔子对此是大为气愤)

2.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学生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回答说:“你问的这个问题老有意义了,办仪式的话,就是与其奢侈过度,不如勤俭节约;办丧事的话,就是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孔子说:“周边落后的夷狄虽然有君主,但没有礼制,其实还不如中原地区诸国没有君主呢!”

季孙氏到泰山去祭祀。孔子知道了就对学生冉有说:“你怎么不去劝劝他别去啊?”冉有回答说:“不行啊,劝不动。”孔子就感慨地说:“哎,难道泰山上的神仙还没有林放懂得礼仪吗?”

(也就是说,礼仪并不是在于形式,而是在于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表面上符合礼仪,内心毫不在意,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插播:看来孔子也有夷夏观呐)

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要和别人争什么,如果要争,就在射箭比赛上争胜!比赛的时候,也要先互相礼貌的行礼,然后开始比赛,比赛完后再行礼而退,然后一起喝酒。这样才是君子之间的争。”

4.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学生子夏问孔子:“《诗经·卫风·硕人》中说的‘你笑起来真好看呀,眼波流转真明亮呀,素粉打底真美丽呀’,这几句话说的啥意思?”孔子回答说:“就像画画先要铺底色。”子夏又问:“那就是说礼仪也是后来才有的呢?”孔子接着说:“商(子夏名),你真是能启发我呀,我从此可以和你讨论研究《诗经》了。”

(孔子的意思还是说礼的问题,也就是先有仁后有礼,打个比方,子夏又悟到了)

5.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孔子说:“夏朝的礼仪我能说出来,但是他的后代杞国却证明不了我说的;殷商的礼仪我也能说出来,但是他的后代宋国却证明不了我说的。这些都是前代流传下来的史料和知道两代礼仪的贤人不足的原因,如果史料足够、贤人在世的话,我说的就能得到证明了。”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
[!--temp.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