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子受之阅读答案(与长子受之翻译及原文)
朱熹(1130 – 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知南康军、秘阁修撰、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淳熙十五年(1188),上《戊申封事》,主张皇帝要正心诚意,并力主抗金,反对和议。他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一生讲学不倦,一生屡遭排挤。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宋史》有传。其理学学说,对后世影响颇大。其为文以穷理致用为宗,长于说理,反对浮华,语言简洁明白。一生著作宏富,传世颇广。有《朱文公全集》(亦称《晦庵集》)。朱熹画像
虽然时至今日,对朱熹的评价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堃哥认为,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教导、期许和祝愿,应该是最真诚的。所以,今天分享朱熹写给在外求学的儿子的一封家书,亦是家训,看看这位理学大家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很多方法和观点,值得现在的家长和孩子同习之,共勉之!
与长子受之(原文)
早晚受业请益,随众例不得怠慢。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札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所闻诲语,归安下处,思省切要之言,逐日札记,归日要看。见好文字,录取归来。
不得自擅出入,与人往还。初到,问先生有合见者见之,不合见则不必往。人来相见,亦启禀然后往报之,此外不得出入一步。
居处须是居敬,不得倨肆惰慢。言语须要谛当,不得戏笑喧哗。凡事谦恭,不得尚气凌人,自取耻辱。
不得饮酒,荒思废业,亦恐言语差错,失己忤人,尤当深戒。不可言人过恶,及说人家长短是非。有来告者,亦勿酬答。于先生之前,尤不可说同学之短。
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百无所失矣。但恐志趋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之。不可荏苒渐习,自趋小人之域,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自家处矣。
朱熹故居:婺源熙园
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纪录之。见人好文字胜己者,则借来熟看,或传录之而咨问之,思之与齐而后已。不拘长少,惟善是取。
以上数条,切宜谨守。其所未及,亦可据此推广,大抵只是勤谨二字。循之而上,有无限好事。吾虽未敢言,而窃为汝愿之。反之而下,有无限不好事。吾虽不欲言,而不免为汝忧之也。
盖汝若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有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是旧时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与长子受之(堃哥译文)
原文翻译若有不足或疏漏,请各位看官不吝赐教,感谢!
早晚读书学习,要多向老师请教;随着大家平时的惯例,不能懈怠。平时思考时有疑难之处,要用小册子随时记下来,等候见到老师询问,不能放过。凡是听到老师教诲的语言,回到自己的住处,要思忖其中切中要害的部分,每天摘记,到时候要看。见到有好文章,要把它抄录回来。
不得擅自出入,与人来往。有人初来,要请问老师,有应当见的就见他,不应当见的就不必往来。平时有人来跟你见面,也要启禀老师后再回报他。除此外不得出入一步。
起居一定要敬重别人,不得傲慢放肆,懒情冷淡。言语须要谨慎恰当,不能嘻笑喧哗。凡事要谦虚恭敬,不得盛气凌人,免得自取耻辱。
不能饮酒,免得精神空虚,荒废学业;也怕酒后言语差错,损己伤人。这些尤其应当深深警戒。不可背后议论别人过错,言说别人的长短和是非。有人向你谈这些事,也不要回答。在老师面前,尤其不能说同学的短处。
交朋友要慎重而有选择,虽是同学,也不能没有亲疏的区别。这些都应当向老师请教,听他教诲。一般来说,待人忠厚老实,能指责自己缺点和过失的,是好朋友;那些阿谀奉迎、出言轻薄、傲慢放荡、引诱人做坏事的,是坏朋友。假如按照这个标准来找朋友,自己也只可看清五至七分,再向老师请教,进一步审查,那就百无一失了。但是我担心你志向情趣卑下平凡,不能克制自己,不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这样益友虽不想疏远也自然而然地疏远了;损友虽不想亲近却日益亲近了。这就需要严加检查约束,纠正革除自己的弱点。不要逐步染上这些坏习惯,自己进入小人的圈子。如果这样,即使有贤良的师长,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
朱熹
见到别人有良言美行,就虚心地把它记录下来,看到别人的好文章胜过自己,就拿来熟看,或者记载下来,进行探讨,一直到向他看齐为止。不论年纪大小,只要是好的,就一定要汲取。
以上几条,务必严格遵守。还有没谈到的,可以根据前面说的举一反三,其道理大抵不出勤谨二字。假如能遵循它,则会上进,会有无限的好事。我虽不敢说,但我暗自为你祝愿。假如不这样做,你就会一落干丈,有无限坏事在你面前降临。我虽不想说,但还是不免为你担忧。
其实,你如果好学,在家中就可以读书习文,讲明义理,不一定非得远离父母,于千里外求学。可是你已经不能这样,自己不好好学习,也没什么可期望了。然而我现在还是把你打发出去,是担心你在家中为世俗杂务所扰乱,不能专心。又因为父子之间,父亲也不能日夜对你督促责备,家中也不便于你接交朋友增广见闻,所以还是叫你出去走一走。假如你到那里,能奋发有为,努力改掉旧习,一味勤快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有信心的。要不然,我就是白费心思,你还是和在家里一样,将来回来以后,依然故我。如果真是这样,我不知你将有何脸面回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朋友呢?
记住,记住。希望你早起晚睡,不要辱没了生你的父母。就在于这一次了,千万要努力!
堃哥说几句
这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其中包含有多种值得后人效法的教子方法:在学习上,要勤苦努力,尊敬老师,唯老师之命是从;要多思多问,多写多记。在交友上,要谨慎选择,交结益友,疏远损友。在修身方面,要求儿子谦恭敬人,不得傲慢放荡,甚至不得戏笑喧哗。更可注意者,朱子还要求儿子不得随便言人过失,“于先生之前,尤不可说同学之短”。堃哥认为,朱子的观点颇有参考价值。
朱熹铜像
寓慈于严是这篇家书的突出特点。可以明显看出,信中处处有严厉的指责和痛切的教导,也有恳切的期望和慈厚的宽宥,如此会收到比板起面孔教训人要好得多的效果,因为儿子易于、也乐于接受。末尾引《诗经·小雅·小宛》的诗句,犹如当头棒喝,警人心魄,催人自振,因为哪一个人愿意给父母脸上抹黑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