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块常识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文摘抄

美文摘抄

辛弃疾爱国诗词有哪些(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诗)

2021-11-27 12:51:03美文摘抄
辛弃疾爱国诗词有哪些(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始终坚持弘
辛弃疾爱国诗词有哪些(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所富有的高贵品质,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和祖国完全统一的纲领。著名南宋词人辛弃疾,一生历经沉浮,艰难坎坷,但仍一心向国,以收复失地,抗金复国为毕生志向。他这一颗爱国之心,应为当今所有中华儿女所敬仰,应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尽一份绵薄之心。辛弃疾词所表现的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的珍贵遗产。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是南宋最伟大的词人。他毕生坚持抗战主张,积极投身于抗战救国的火热斗争中,他以”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的英姿崛起于南宋词坛之上,他和爱国诗人屈原、文天祥等人一样,尊受人民的爱戴。辛弃疾词就是他毕生情感经历的写照,辛弃疾词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革新精神,它内容丰富,感情深沉,境界宏大,风格沉雄,在词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稼轩长短句》中,处处强烈地表露着对”算整顿乾坤终有时”的执着追求,以及”却将万字平戎第,换取东家种树书(《鹧鸪天》”的壮志难酬的悲慨。辛弃疾在其著名的政论《九议》中说到:”论天下之事者主乎气”。”气”就是一种精神,就是慷慨英壮的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他的词作所表现的”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江神子》)”,正是”临卒大呼杀贼数声而止”的英雄气慨在词的艺术上的体现。”马革裹尸当自誓,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热枕的爱国之心可以从三大方面进行解读:

一、辛弃疾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辛弃疾(1140一一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他的一生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是第一阶段。辛弃疾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北方地区,少年时代的辛弃疾目睹了北方人民在金人统治下遭受的苦难。他的祖父常带他考察山川地形,教导他要找机会为国家雪耻。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发动了大规模的南侵,中原地区人民纷纷趁机起义抗金。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南下与南宋朝迋取得联系,北归途中率领50轻骑,直奔金营,于5万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投奔南宋。这一壮举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洪迈《稼轩记》)”。早年起义抗金的经历和豪情成就了辛弃疾毕生创作最重要的情感来源和艺术底蕴。

(二) 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到淳熙八年(1181)是辛弃疾生活经历的第二个阶段。辛弃疾南归之后,始终坚持抗战主张,希望能够施展才干,完成恢复祖国故土的大业。但南宋朝廷只是让他担任一些地方官,并不真正重用他。后又遭免官弹劾,被罢免职务,从此他就开始了闲居的生活。

(三) 从淳熙九年(1182)到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是辛弃疾人生的第三阶段。辛弃疾曾认为”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并自号”稼轩居士”。绍熙三年(1192),53岁的辛弃疾曾被重新起用,但很快又遭弹劾而罢免。此后瓢泉闲居,最后饮恨而逝。

辛弃疾一生时时不忘收复中原。他以功业自许,以男儿自许,以英雄自许,在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交往中,也互以抗战恢复相勉励。在文学史上,他是第一流的大词人。不过,如果只把辛弃疾看做一位词人,那便不足以真正认识他的价值。从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性格看,他首先是一位战士,是一位维护祖国统一,不怕牺牲的英雄战士;其次才是一位文学家。辛弃疾的门生范开曾在《稼轩词序》中说:”公一世之豪,以气自负,以功业自许……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尔”。辛弃疾词的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但最为突出的则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的英雄气慨和”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兰陵王》)的英雄失志之悲。

二,辛弃疾的精神思想

辛弃疾词的内容丰富,感情深厚。比如,辛弃疾在一首《鹧鸪天》中写道:”如芳草春常在,人似浮云影不留”了,然而他的爱国精神则正如”芳草春常在”,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得到人民的珍惜。当然也值得今天的我们所发扬和光大。

《稼轩长短句》现存6000多首,这是辛弃疾毕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光辉一生的心迹写照,他痛恨外敌的入侵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命运,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表达了自己一片报国之心而无人理解的复杂感情。

鲁迅说过: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辛弃疾词不是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而是铁马金戈的战斗号角!他以此直抒胸意,作为刺向投降派的武器,这就是他最可贵的地方。

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那整顿乾坤的强烈愿望和对祖国未能统一而所引起的愤慨上。这对当今部分台独分子妄想分裂祖国的不耻行为是一种强烈的批判和警告!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的这首词,写出了一位带兵打仗的将军的英武和雄心,挑灯看剑的战士,连营的号角,飞快的战马,雄壮的军乐,沙场点兵的场面都让人热血沸腾,是如自己亲临战场为祖国统一甘洒热血、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风貌。他所写之词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第一,直接歌颂抗金斗争,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他壮志难酬的失意悲伤。这类作品,有的写沙场点兵,有的写月夜行军,还有的写战场上两军支锋的惨烈,更有的写火热的战斗生活的情景。如他所写的《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禳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写他率领万人的部队驰骋沙场,又率轻骑兵突入金营活捉叛徒,然后投奔南宋的情景。这样的战斗经历,以自己为之自豪,为之激动不已。

辛弃疾词中虽不乏在冷峻的现状面前表现为萧飒衰退的情绪,但从总貌来看,他的基调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即使是看来悲叹声声,内里实际跃动的仍是”白发自怜心似铁”(《定风波》)的满腔热血,一颗赤子之心。

“可怜白发生!”这一声”可怜”自是对朝廷当道的有力抨击,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深沉的悲哀,更是对祖国前途的无限担忧。但这悲哀不是消沉,因为这悲哀是来自于意气飞扬的境界的难以预见,但并没有由此弃去了对”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水调歌头》)的理想境界的向往。虽则悲慨,但依然执着,这就是辛弃疾词所表现的可贵之处,这也是他所以在难以排解的矛盾苦闷中仍是希冀、期待着实现理想的时日。”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体重说”(《满江红》),辛弃疾在痛苦的矛盾冲突中是以这样的誓言自勉的。现实令人悲慨,理想岂能轻弃?!这就是爱国词人在”戏为山园巷壁解嘲”的那首《临江仙》中借山石自喻的”稜层势欲摩空”之”气”吧!

第二, 借物喻志,抒写感时忧国的内心世界。如《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的”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这是对历史兴亡的反思,对人生悲欢的写照,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辛弃疾词中怀古之作极多,不是怀古的作品也常常借典引出一连串的古人来。他怀古喻今,缅怀上自大禹下至孙权、刘裕这些有志大一统的人物,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需要这样有雄才大略的明主英才。怀念古人是为了呼唤今人!是希翼有这样的英雄来”补天裂”。这里简略举例说明:一首是《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辛弃疾所追念向往的世界,渴望、钦羡着如大禹这样的明主来重整山河,解民于倒悬之苦。爱国与爱民自古应是一致的,君主爱民就会爱国,同样,爱国也会自然热爱其子民。又如《生查子》的”思量禹”,从宋王朝内部而言,词人祈求能有个”鱼入渊,人居土”的治理局面,这样民心所归,人力汇聚,恢复中华,统一天下之势自是指日可待了!

再如他的另一著名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无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词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曾被词论家誉为辛弃疾词的第一佳作,是因为它典范地表现了辛弃疾词的悲慨清壮、雄劲健举的风格。这也是已有六十六岁的辛弃疾真实写照。他虽白发飘萧,但也应召来到前线管理军备,以图开战来圆统一中华的心愿。

辛弃疾重临四十三年前曾经在这一带惩叛徒,抗顽敌的旧地,词人辛弃疾的心头是怎样的滋味?岁月流逝,人事几变,可是”佛狸祠”这个入侵者的”祠堂”依然香火鼎盛一一这是对乞和苟生者的一个重重的鞭挞。”英雄无觅”,怀古实乃伤今。词既有借古讽今,又有借古鉴今,更有以古喻今,以廉颇明己志。这是他想求得一个大一统中华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操的真实流露。

辛弃疾以英雄许人,亦以英雄自许,通过对历史上武功卓著的英雄人物的仰慕与歌颂,表达了自己欲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恢弘大志。其作品中仰慕和歌颂的英雄人物众多,如:诸葛亮、孙权、廉颇……这些英雄豪杰,从而表现了他坚持抗战的正确立场,表达了他渴望奔赴战场,杀敌救国的强烈愿望。他是一个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战士,也是一个有远见有才能的政治家,但其”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宦,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第三,抒写救国理想,表现英雄失意之悲的遣兴抒怀之作。他的心胸怀抱,是为国家收复失地、整顿乾坤。如”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水龙吟》)这就是他追求的平戎功业。即使他在闲居农村的时候,仍然念念不忘。每为他想到中原故土,想到国家的命运前途,想到自己的理想抱负,就总是不能压抑内心的激动。辛弃疾以其社会活动和创作权威的魅力,把一批抗战爱国词人聚拢在自己的周围。通过酬答唱和、赠送留别、互相切磋、互相鼓励,追求着一种共同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并引起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共振,给中国文化结构带来了一定的变化,被誉为”抗战爱国词派”,成为南宋词坛的主流。之所以说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是因为他词的精髓,在于他那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精神。辛弃疾的《稼轩词》中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操,也为后来对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战斗的人们起到过精神上的鼓舞作用。

三, 辛弃疾的人格魅力

辛弃疾的一生,大抵是坎坷多于坦途,挫折多于幸运。但无论在何种环境以及何种心境下,他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尽管他也写了一些风月之作,但其基本方向还是很明晰的。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此间都得以发扬。无论通达,还是穷困,他始终将国事置于第一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尽管仕途顺畅,仍愤慨于国无栋梁,尽管落官被贬,但仍是”布被秋霄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一生为抗金救国的大业奔走,至死不渝。是为”男儿到死心如铁”的爱国情操所折服。他的爱国词章忧思悲壮,气韵雄浑,他不只是真挚动人,而且热情澎湃,给我们的精神上以强烈的感染,它不但当时起到了鼓舞人们抗战热情的作用,而且每当后来中华民族到了危亡关头时,辛弃疾的爱国精神都能起到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他可谓是一位我国自古至今的伟大词人。他的精神思想将照耀着千万亿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而奋勇前行!

读过辛弃疾的几首词作后,我神不由己的从脑海中唤起了一首我国现代著名的作词家张藜先生作词的赞美祖国之歌一一《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

中国,我爱你!你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温暖之家!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
[!--temp.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