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博望坡的故事(火烧博望坡的故事简短)
众所周知,刘表虽然坐镇荆州20年,却没有兵权。荆州军队的实际掌控者是蔡瑁张允,他们都是当地大家族的代表。
当初刘表刚来到荆州的时候,奉行的策略是先拉拢这些大家族,靠他们的支持来肃清内外问题,逐渐整顿好荆州的政务。
直到现在,刘表在荆州的地位坚如磐石,也是拜这些大家族的支持。
所以,刘表不可能从他们的手中强行收取兵权,得罪他们就等同于挖自己的根基,把自己搞垮。
然而刘备的到来,无疑是给了刘表一个获得兵权的绝佳借口,因为刘备是天子所拜的皇叔,又带来了所谓的“衣带诏”,号称是皇帝征召天下诸侯去除掉曹操这个奸贼。
而且现在曹操远征袁尚,许昌正好空虚,正是出兵讨伐的绝好机会。于是,刘表任命刘备为先锋率军北伐,他的计划是,刘备顺利进军,威逼许昌,只要是战局顺利,自己就有充分的理由率荆州军的主力北上,打出威望,扩大地盘,到时候军队的控制权唾手可得,原本掌控军队的大家族也无话可说……
刘表这一招就类似于之后诸葛亮在独揽蜀国朝政过后,连年发动北伐一样,目的只是为了通过战争来牢牢把控军队,用以维持自己的地位而已。
除此之外,刘表对刘备也有些不放心,担心这个家伙在荆州日益坐大,到时候反而抢了自己的风头。
事实上,刘备一到荆州就像以前在徐州一样,不遗余力大肆宣传,以仁义道德的名义四处忽悠人,很多荆州本土名士慢慢在向他靠拢(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所以,刘表也想趁这次出征的机会,把刘备调离荆州一段时间,令其忙于征战而无隙去挖自己的墙角,顺便还可以借战争来削弱刘备的军事实力,一举两得。
至于刘备呢?难到他就看不出刘表派他出征的真实意图?会心甘情愿地被刘表当枪使,拿自己的本钱去帮刘表扩大地盘和争夺兵权?
刘备当然不会那么傻,他心里也有自己的算盘:
其一,刘备之前和袁绍定下过南北夹击曹操的计划,现在袁绍虽不在了,但他的儿子袁尚等人还在继续与曹操作战。这个时候出兵从南面包夹曹操,等于是给袁尚解压,也算是兑现了之前对袁绍的承诺。这样一来,显得刘备说到做到言出必行,在名声上很有好处。
其二,刘备手下人马,本身有一部分就是袁绍派给他的,这些人对他谈不上忠心,而且又是北方人,时间长了难免思乡心切,成为自己麾下的不稳定因素。那该怎么办呢?难不成将他们就地遣散?干脆还不如拉这些人出去打一仗,拼光在战场上,也算是人尽其用。反正荆州本地不缺兵源,等取胜过后有了名声,再回到新野招募本地兵也不迟。
其三,打这样一场仗能赢得声望,这对于刘备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新到荆州不久,刘备需要声望,也需要和曹操大军明刀明枪干一场,来表明自己的勇气和立场,来赢得荆州百姓的信任。顺便,这样也可以震慑远在江东的孙权,今后在合作共同抵御曹操南下的时候,可以增加在谈判桌上和孙权叫价的筹码。
于是,刘备欣然接受刘表的委派,率军开始了北伐,不过他并没有按照刘表的剧本来执行,而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将剧本修修改改,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剧情:一开始刘备进军顺利,打到了许昌附近;接着遇到了曹军部分主力回援,陷入了对峙;再接着刘备主动后撤,巧施伏兵之计,夏侯惇中伏……
就此,刘备的战略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一来兑现了之前对袁绍关于“夹击”的承诺,二来拼光了麾下原属袁绍的士兵,三来借助这场胜利在荆州人面前获取了声望,四来赢得了和孙权谈判的底气……既然目的达到了,那赶紧见好就收,不然等曹军主力回援的话,谁胜谁负就很难说了。于是刘备在小胜过后,就借口兵力不足和敌人强大等原因,不等刘表的下一步命令,就匆匆退兵回到了新野……
结果,这次北伐就这么结束了,老奸巨猾的刘备利用这场规模并不大的军事行动,以微不足道的代价,获取了自己想获取的最大利益,精明如刘表都被他给生生摆了一道。而刘表原本自以为完美的北伐计划,削弱刘备,扩大地盘,拿到兵权,结果非但目的一个都没达成,反而还成全了刘备的威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