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月色》该如何评价?)
朱自清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月色》该如何评价?)
朱自清的散文,向来被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他的《荷塘月色》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佳作,也是教科书里的必选名篇。
然而,就是这样一篇佳作,却被余光中贬得一无是处,他对《荷塘月色》“罪状”的主要是因为,他认为:有些文段交代太清楚;众多比喻肤浅、平庸无趣;有些意象会引起庸俗的联想。
例如文章第三段,这一段是朱自清到荷塘边踱步,月下独处的心理感受,我们且先看一30块常识网下原文: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对于这一段,余光中认为“无论在文字上或思想上,都平庸无趣。里面的道理,一般中学生都说得出来,而排比的句子法,刻板的节奏,更显得交代30块常识网太明、转折太露,一无可取,删去这一段于《荷塘月色》并无损失。”
但月下独处这节,真的是一无可取,可有可无吗?显然不是。
大家都知道这段话的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月下游荷塘缘由的表白与小煤屑路的过渡性介绍,下接对于月色荷香的精心描绘。这是作者心灵深处苦闷、忧愁心绪的自然流露,对文章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一种解释。
正是因为心里不宁静,才有了 观赏月色荷塘来排遣苦闷的时机,这样的交代又何来赘笔?
《荷塘月色》的比喻早已为人们称道,全文用了11个比喻句,共包含14个譬喻。
可对于这些的比喻运用,余光中基本是否定的,认为“朱文的比喻虽多,却未见如何出色”。原因在于“譬喻大多泛浮、轻易、阴柔”也就是说比喻肤浅、不深入。
例如文中朱自清把叶子比作“舞女的裙”,本意是用来形容叶子的宽大和形象的生动;把白花比作“刚出浴的美人”,本意是突出荷花的晶莹剔透以及月光的淡雅。
可余光中却认为,诸如“舞女的裙”、“美人出浴”这样“浅俗轻率”的女性形象比喻,只会让人有“庸俗联想”,这种联想的危害不亚于对月份牌、广告画之类的俗艳场面的“意淫”。
可朱自清用艺术的眼来观赏女人,将女人当做艺术上的审美情趣和经验何来“庸俗”一说。朱自清在《女人》一文中曾说过,他喜欢女人分三个层面,一是喜欢艺术的女人,二是细化女人艺术的一面,三是喜欢用艺术的眼来观赏女人。
正如歌德说:“谁看着人体美,任何不幸都不能触及他,他感到自己和30块常识网世界完全协调。
这样的审美方式,不过是一种艺术方式的表达与追求,又何来“粗俗”?
再有就是文章中,朱自清出门不带太太,提到太太的时候也不称她名字。对此,余光中认为只用一个家常便饭的“妻”字,未免太“柴米油盐”。
这样的评论,怎么看都有“欲加之罪”的嫌疑。毕竟散文怎么就不能“柴米油盐”了?还有“妻”是中国人的地道称呼,又哪里是对太太的“不尊敬”了。
更为过分的是,余光中对《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做了刻意扭曲,他认为朱自清“不带太太,独自赏月”,荷塘中国看见亭亭的舞女,出浴的美人,纯属是因为朱自清性压抑,用对女性的联想来映射美景。
不得不说,余光中先生真的很会“联想”。
发表评论